除了编程,我几乎一无是处!

----《大学生电脑世界》

----------------------------------------------------------------------------------------------
  发掘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发现新视野。软件开发是共享一个观点,而不是共享一个办公室!
  Fishman: “除了编程,我几乎一无是处”
  网名:Fishman,姓名:吴锡桑,年龄:28,专业:计算机软件

  程序员给人的感觉常常是,头发乱乱,背着工具袋,双眼永远朦胧,低头,不斜视,走自己的路……。而对Fishman来说,完全不适用于他。在一次网友聚会上,他被疑“作弊”而得大奖,被处以重罚:表演节目。Fishman以一首粤语歌和现代舞蹈技惊四座,得“广东帅哥”之美誉。如果也象欧洲球员一样,程序员界也来个“性感指数”大比拼,“渔夫”将取代贝克汉姆中得头彩!网友也惊,原来Fishman与他编程一样帅(身高:178CM)!
  “软件开发就是靠无数日夜的血汗凝铸,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就是我一直追寻的梦”,正是这种信念领着他走过了这许多年,是这种信念,交织成他为中国的软件行业努力的动力引擎。
  Fishman接受采访时说,“我除了能编写程序之外,一无是处。”其实,Fishman从“IT蓝领”到“IT白领”,经历了程序员-->项目主管-->开发经理-->CTO-->CEO的艰难但成功的历程。做一个成功的程序员,只要完美地把程序转换成产品就行了,并不用管如何把产品转换成市场。技术不能墨守成规,需要新陈代谢。如何把握,这就需要你对技术潮流发展有一种预见性,而他具备这种能力。在他看来,发掘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发现新视野。Fishman对技术的超前敏感,从“IT蓝领”到“IT白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Fishman到2000年初,基本不编程了,专心于技术管理。说起来近8年的程序员生涯,其中的艰辛、冷暖,也只有自己才有可能体会得到。
  Fishman在91年进入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计算机后,他的同学都忙着“花前月下”的时候,Fishman却把热情与青春都给了计算机。在别人面前冰冷的计算机到了他的眼里,就成了救命稻草,他紧紧地抓着他,不想放手。与同学相比,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Fishman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对于操作性强、复杂的东西,他很快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并且有着天生的热爱与痴迷。吴恭顺老师这样评价他:“他在技术上有天性。”而求伯君,王志东,鲍岳桥的成功深深地感染与鼓舞了了他,他的血沸腾了。
  Fishman在1991年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是用Pascal编写的最'Hello world!'程序,虽然简单,却是开始。Fishman一鼓作气,经常泡在系里的电脑机房,从《计算机世界》等专业报刊中吸取营养,并用于实践。而Fishman也刚开始是依样画葫芦,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维。Fishman渐渐懂得,软件开发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更要命的是,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碰到一些来历不明、不知所谓的错误,如操作系统本身的Bug,内存管理的Bug和开发工具的Bug。有时候头昏昏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个极小的的技术难题。编写程序最重要的是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必须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严谨细致、合理切割编码任务、保证编码进度和质量、尽可能详细地书写开发文档。
  短短的时间里,他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步超越了其他同学。不久,吴锡桑进入了计算机专家吴恭顺教授创办的暨南大学软件工具研究所做课题研究,向成功的程序员迈出了一大步,这是成功的第一个转折点。
Fishman的机会终于来了。1994年秋天,他的导师著名计算机专家吴恭顺教授把《南粤多媒体开发平台》的项目交给了他。Fishman当时面临的困难是:对于自身成长来说,如何掌握技术要领,更新技术知识和创造技术成果。对于市场环境来说:如何把握市场机会,把技术转化为产品。4个多月废寝忘食地日夜奋战,南粤多媒体开发平台》诞生了,并且通过了广东省科委组织专家的鉴定,并在1995年广东省高校杯软件比赛的第一名,并获得计算机世界奖学金。后来这个软件还代表代表暨南大学参加1995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并取得了广东省高校历年来最好成绩。这是Fishman的第一次大获全胜!
Fishman开始创业了。一个香港的富商看上了他的能力,给了30万,帮助FishMan在1995年底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广州飞鹰电脑公司,最初公司只有三个人。而正是“痛并快乐着”的创业经历使他对软件开发乃整体行业有了更深质的认识。
  Fishman带着初生牛牍不畏虎的创业激情投入到在飞鹰3.0的开发当中去。为了开发“飞鹰3.0版”,他每天在电脑前面都工作超过12小时,每天一起床打开电脑,就按照进度不停地编写程序,中午和晚上饿了就去学校的饭堂打饭吃,回来后继续写,晚上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左右,才伴着疲倦地身体,酸涩的眼睛和满脑盘旋的代码入睡。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饱满的精神,他还适当地进行一些运动锻炼。
  6个月后,“飞鹰3.0版”面世。功夫不负苦心人,“飞鹰3.0版”获得1997年12月第三届中国PC应用软件设计大奖赛优胜软件, 名列工具类软件第一,Fishman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的职位。在飞鹰期间,他开发了《飞鹰多媒体创作工具》系列软件。
  当时,包括“IDG”在内的一些大财团看中了飞鹰,想投资到飞鹰,但都被飞鹰连IT都不知道怎么写的老总给否决了。Fishman又有了“新视野”,以对技术的超强敏感看出互联网给软件业带来的机遇,强烈要求开发“飞鹰4.0”版。通过后,Fishman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遗憾的是,他没有把飞鹰公司做起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与管理者的意见不合。98年7月,随着飞鹰4.0版的夭折,心力交瘁后,他病倒了,最后选择了离开。可以说,正是“飞鹰”,成为了Fishman再一次的转折点。
网络风暴开始悄无声息的刮了起来,99年1月,FishMan加盟了刚成立的博大国际互联网公司,成为了博大公司的第二位员工。不久之后,在他的带领下,博大推出了邮件列表引擎,调查引擎,域名转向和网络辞海等产品。
  感于国内的发展环境,Fishman想出国深造。Fishman巧遇了中文热讯的创始人之一陈仲文。陈问FishMan为什么要出国,他说:“我需要一个新的起点,不想再做作坊式开发的软件。我需要一个软件公司,有足够的开发人员,规范化的开发模式和国际营运模式的背景。希望把软件公司做大,效益做好”。几次深谈后,Fishman发现陈仲文是一个让他感受到机会就在身边的人。
  “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决定一起创业,并且很快达成了共识拟定了两份商业计划书。1999年11月,成功的从香港Myrice总公司吸引了投资,创立了仙童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NTOMI.COM)。不久,另外一份创办网络游戏软件的商业计划书也得到了投资,这就是后来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网络图形MUD游戏开发商天夏科技有限公司(后被网易收购)。在仙童数码,做的是CTO,负责代表公司技术形象、策划公司产品的开发、技术难题攻关、规范开发流程、技术员工的招聘、合作厂 商的联系、生产部门(开发部,产品部,QA部)的日常管理。
  在仙童数码,他开始扮演“准程序员”的角色。他将自己的理念灌注其中,建立规范,公司的部门架构设立了。软件开发是共享一个观点,而不是共享一个办公室,他意识到以前更多的是单枪匹马,而现在需要的是团队作战能力。
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FishMan仍然在寻求着突破自我,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仙童数码更加不断的成熟和发展,他的内心也充满着另外一种渴望。FishMan卖掉了自己在仙童数码的股份,转到了同样是自已一手参与创建起来的从事网络游戏开发的天夏科技有限公司,这担任的是CEO。 在Fishman眼中,CEO不仅仅是一种称谓,而是同国际企业接轨的一种称呼,做CEO,不是一个名字的改变,而是从整个软件公司的具体运作上要按照国际标准。走出国门,才能真正了解国外的现状,才能做一个真正的CEO。
离开飞鹰后,Fishman的程序员的角色得到很大的转变,而他也始终无法放弃软件开发情结。Fishman作为一个程序员,无疑是成功的,“飞鹰3.0版”的获奖,是对一个程序员生涯和技术水平的最大肯定。
  Fishman有感于当代大学生对软件业的迷恋,称这是好现象。他说,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最有前途,竞争最白热化的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准,越多的程序员进入软件行业,中国信息化的步伐就越快,可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Fishman对有志于软件业的大学生提了建议:初入社会,不要太浮躁,不要急功近利,积累基础,踏踏实实地把本份工作做好,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寻觅适合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你的人生道路。而一个程序员应具备的素质:熟悉软件工程,技术方案,开发工具,编程技巧和协同工作等等, 英文水平良好,能适应技术的推陈出新,解决技术难题,保证程序的质量和开发进度等等。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拼西凑的coder。
  在中国做一个程序员,机遇与挑战并存,成败只能亲自去经历和感受。还是那句话:“问题不少,机会更多!开始奋斗吧!不要错过这个时代!你的努力,将铸成中国软件史册!”